从2014年初开始,一种神奇的竞争手段在中国互联网界蔓延开来,而这个神奇的竞争手段就是“补贴”——通过给消费者直接发钱的方式,吸引用户。
不可否认,在价格“大杀器”前,什么品牌、服务等都显得太过脆弱。但是,时过境迁,如今不少靠补贴起家的企业都面露疲相。
争议的补贴政策将何去何从,补贴逐渐减少的APP们如何更加精致、体面地竞争,成为“后烧钱时代”的重要课题。
曾是颠覆行业生态的“捷径”
在业界,补贴政策或许由来已久,但是真正大张旗鼓搞补贴政策的当推滴滴、快的。
2014年初,滴滴和快的分别投入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怀抱。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,打车软件虽然精致,但是说到底还是同质化的市场,有你没我、有我没你。再加上腾讯也开始推广自己的微信支付,希望能够在支付宝一家独大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杀出一条血路,一琢磨,与其通过广告来间接吸引用户,倒不如直接付钱给用户。于是,中国互联网史上空前的补贴大战拉开了序幕。在两个资金充沛的互联网领军企业支持下,两家成立没几年的打车软件开始了令全国人民震惊的补贴大战,甚至声称要“请全国人民打车”。
这场“支付+红包大战”一直打到2014年5月份才告一段落,持续4个月的补贴大战堪称惨烈。不过,效果也是很明显的,补贴之后虽然用户活跃度有大幅下滑,但是养成了用打车软件叫车的习惯后,很多用户再也回不去了。此外,补贴大战本身也引起了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,如果将这些注意力资源换算成价值的话,那简直省了一笔天价广告费。
在天价补贴之下,市场上其他的竞争对手要么卖身求稳,要么关门大吉,根本没第三条路选择。
同样的补贴策略也在互联网专车身上大放异彩。互联网专车出现才不过一年时间,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,就将整个出行市场搅得“天翻地覆”。虽然补贴是烧了不少钱,但是这个钱目前看来,烧的很值,至少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产品深入人心。
如果2014年是“烧钱元年”,那么2015年就是“烧钱大年”。在滴滴、快的榜样的力量之下,各种互联网企业的补贴当即加码。例如在线洗车应用Car8,今年一度以10元的超低价格为北京用户提供洗车服务,只有同地区实体店价格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。虽然每次洗车的成本是17元,但car8则希望先建立忠实的顾客群,然后再逐步取消折扣,显然,这仍然是滴滴、快的开启的补贴模式的延续。
“烧钱模式”的寒冬
不过最近几个月,被业内称为互联网资本寒冬的季节正在到来,烧钱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。像Car8,由于现金短缺加上未能筹集到更多资金,目前已经停止运营了。
实际上,连“补贴大战”的始作俑者,都开始烧不下去了——当然也可能是觉得没必要烧了。近日,记者采访滴滴快的发现,其已经停止招聘,并且考虑精简现有的队伍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虽然偶有补贴发放,但是和以前比起来,现在的补贴可谓“毛毛雨”。正如滴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资本寒冬快来了,所以现在大家都在准备过冬。
真的是寒冬来了吗?不一定是互联网的寒冬,但是一定是“烧钱模式”的寒冬。
众所周知,凡是以烧钱模式相对抗的,最后不少都选择了合作,所谓相杀相爱正是如此。商场没有永恒的敌人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补贴就好比是市场竞争的催熟剂,通过大量资本的催熟,让整个市场快速地优胜劣汰,最后只剩下少数几个财大气粗的竞争者。在这种情况下,合并其实是对投资者最佳的选择。所以,滴滴与快的合并了,大众点评与美团也合并了。
中国互联网界最近两年出现的“烧钱大战”,可以理解为是特定时期、特定金融环境下出现的特殊情况,可能放眼全球互联网界也很难找到先例。所以,即使烧钱模式不可持续,不代表中国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,而可能是向正常情况的回归而已。
寒冬相逢强者胜
既然回归正常,那么也应该回归常识。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明白,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是什么,这才是生存的根本。其实,即使没有补贴,打车软件也是大势所趋,外卖APP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补贴只是加速趋势的实现,但是不能改变趋势。所以,如果产品不好,再怎么补贴也只能吸引来一群没有价值的客户,等补贴一旦结束,这些客户自然就一哄而散。
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认为,未来五年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比重有望大幅攀升,因此从长期来看,所谓“资本寒冬”的提法并不准确。现在真正的挑战是,如何让更多投资进入到需要转型和升级的企业中。
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则表示,对于优秀的创业者而言,资本市场转冷是一个好消息,因为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也不容易融到钱。寒冬相逢强者胜,创业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市场需求,回归产品体验和质量,这才是制胜之本。毕竟,寒冬之下更是强化内功的好时机。
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称,目前许多投资人不是没有钱,而是在持币观望。所以现在投资速度不像原来那么快,这可能是创业者需要考虑的事实。毕竟在这个时点投资者作出决策,需要面对比较高的风险。因此,最近一两年特别流行的补贴战、营销战,如今即使像滴滴快的、美团和大众点评等巨头们都在放缓脚步,创业企业更要谨慎考虑。
,